《红岩》是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由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创作的报告剧《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自1999年完成创作推向市场以来,《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已在全国百余个城市演出两千多场。该剧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2001年度、2002年度“中国十大演艺盛事”。
现代京剧《张露萍》荣获京剧梅花奖,该剧讲述了1939秋,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大地,国民党对共产党明喊合作,暗中清剿。就在这个时刻,19岁的延安女战士张露萍奉命来到“战时首都”重庆,以发报员张义林妹妹的身份,打入军统局电讯总台担任地下党特支书记。在戒备森严、险象环生的危境中,她与张义林等六位地下党员将截获的重要情报源源不断送达周公馆。尤其是当国民党高层即将实施罪恶的“石榴花”行动之前,张露萍冒着生命危险,勇闯电讯大楼,与狡猾如狐狸的戴笠、狠毒如豺狼的处长等人机智周旋,从“哥哥”手中顺利取走了密件,使我党避免了一次无可估量的损失。
“军统电台案”的发生震惊了军统局,由于叛徒的出卖,戴笠将张露萍、张义林等七人捕获,在严刑无果的情况下,有意释放了张露萍,妄图将破坏合作、暗搞内战的罪名嫁祸于共产党一方。张露萍及时识破对手的阴谋,路过周公馆而不入,以致身陷囹圄。
戴笠一为隐瞒迫害共产党人的真相,二为报“电台案蒙耻”之仇,将七位被捕者以“军统局违纪分子”之名义关押于白公馆。于是,张露萍等七人在狱中受尽了生不如死的折磨:狱警、牢头把他们当“违纪者”虐待,而铁骨铮铮的众难友同样视他们为敌。然而,张露萍与不便承认是共产党人的六位战友对党的忠诚没有湮灭、艰难坚守。在日寇即将投降的前夕,在行刑队的枪声即将响起的那一刻,张露萍等人从心底喊出了一生不变的挚爱:共产党万岁!
话剧《幸存者》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该剧讲述了女主角何芬几十年来不断追寻爱人穆之光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死去的真相的故事。该剧的剧名“幸存者”具有哲学意味,象征了共产党人坚守的理想和信念永存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