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东北救亡总会”领袖高崇民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设计骗至重庆,度过了近五年的软禁生涯。抗战胜利后,被人尊称为“胡公”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却巧施掉包计,使高崇民神奇般逃出了戴笠的魔掌。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应邀往西安处理事变事宜,与张学良、杨虎城的智囊人物、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崇民相识,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尽管周恩来到达西安后立即剃掉了他的美髯,以示礼貌,高崇民私下仍习惯性地尊称他为“胡公”。事变期间,高崇民得到周恩来的直接帮助,受益良多。事后,高氏称“胡公”是他学习马列主义的“大学教师”。
1938年8月,高崇民赴延安谒见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延期间,高崇民向周恩来、陈云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对于高崇民的入党要求,周恩来不仅理解,还十分赞赏。但是,他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周恩来对高崇民说:“党是非常信任你的,你要求入党,当然不成问题,只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不过,从目前来看,你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怎样做更为有利?”陈云也以“你在国统区搞统战工作,是否不入党比入党更便于工作?”相劝,高崇民十分理解党的意图,也非常尊重胡公等人的良苦用心,郑重表示:“为了工作的需要,我服从党的安排。”从此,高崇民成为一名未履行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
1941年4月,高崇民搭救老友杜重远,欲往新疆找盛世才处说理搭救,然而通往新疆的交通工具均被军统控制,须征得戴笠同意方可成行。戴笠以到渝办理飞新疆的手续为由把高崇民骗到重庆,软禁起来。
高崇民救友不成,反遭软禁,固属不幸,但是,他却因此有机会在胡公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东北救亡总会”和《反攻》杂志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则是不幸中的大幸,这也是戴笠始料不及的。有诗为证,“满目青山在,风烟渡碧流。阴寒酷于冷,人立大江头。”有胡公在,高崇民虽为软禁之身,却不消沉,反而充满信心。
抗战胜利后,内战的阴霾笼罩中华大地,东北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为了应付新的局面,中共派遣了大批东北籍干部回东北,开辟东北工作有赖于东北名流高崇民的支持。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高崇民为安东省人民政府主席。高崇民自然是高兴万分,能够到解放区工作是他的夙愿。但是如何从戴笠的魔掌中逃走呢?
此时高崇民的处境更加危险。就在中共中央任命他为安东省主席不久,国民党政府也任命高惜冰为安东省主席。一时之间,“国共两党任命的安东省主席都是高家的人”成为陪都政坛议论的热门话题。高惜冰一次偶遇高崇民还笑曰:“咱哥俩谁去赴任呢?”笑谈之下蕴含着极大的威胁。高崇民知道戴笠会不择手段阻止自己赴任的,住宅四周特务的增多便说明了这一点。必须设法早日离开重庆。
高崇民苦思良久,不得脱身之计,遂往周公馆问策于“胡公”。周恩来却早已成竹在胸,替他想好了一条绝妙巧计。原来这时,美国新闻处包了一条轮船准备迁往上海,其职员可带一名家属。中共地下党员韩幽桐在该处工作,她的丈夫张友渔可以随船同往。周恩来决定让高崇民顶替张友渔,与韩幽桐扮作假夫妻,逃离虎口。商量好出逃细节,高崇民立即回家作准备。
1945年11月20日,吃过晚饭,高崇民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幼女装作散步的样子,避入一小巷,摆脱特务的监视;在巷中立即把孩子交给“胡公”派来接应的人,转身跟随另一人直奔朝天门码头。
寒风中,夜色下,上船的人、送行的人都很多。高崇民与张友渔夫妇顺利汇合。得友人相助,高崇民稍作化装以送行人的身份顺利登上了船。22日凌晨,起锚铃响,轮船在大雾迷蒙中徐徐驶离朝天门码头。然而在岸上挥手作别道珍重的,却不是高崇民,而是张友渔。船舷旁,高崇民与韩幽桐却似一对神仙伴侣,与友人告别。胡公的“掉包计”成功了。高崇民在军统特务的眼皮下,虎口脱险。
翌日,高崇民夫人王桂珊及其三个孩子也在“胡公”的安排下离开了重庆。不久全家在东北团聚。
当戴笠得知高崇民逃出重庆,已就任安东省主席的消息后,不禁暴跳如雷。为泄心中之恨,他又一次发出了通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