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过生日

《红岩村轶事》08-17

1943年3月5日,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45岁寿辰。这天下午,在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一片草地上,一群青年围坐在周恩来的身边,静静地聆听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9岁丧生母,10岁嗣母又弃他而故去。家庭的重担过早地压在周恩来稚嫩的肩上。家庭的没落,世态的炎凉,使周恩来看到了国家的苦痛。在伯父资助下得以到沈阳读书。早熟的周恩来在沈阳关东模范学校和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周恩来已经是天津爱国学生运动的领袖了。

他负笈东瀛,旅居欧洲,比较各种学说,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终身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黄埔军校,参加北伐东征,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打响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枪,反围剿,人类历史最悲壮的长征,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他无役不与。他的经历几乎就是中国革命的缩影。

红日西沉,天际淡抹晚霞。值此45寿辰,周恩来为他传奇般的经历只作了一个平淡的总结:我参加革命迄今廿余年,经实际斗争的锻炼,培养了一些工作能力。但由于母教的过分仁慈礼让,使自己也带几分女性仁慈,如看见杀狗或杀其他生物总觉难过,缺乏一种顽强和野性,故对于党内错误路线的斗争,往往走向调和主义……

周恩来在过生日之际,作这番深刻甚至有些过分的自我反省,这种直视自己弱点的胸怀,深深感动了在场的青年。

袅袅炊烟升起,围坐在草地上的青年们兴奋地簇拥着周恩来走向办事处大楼的救亡室。他们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要给周恩来45岁生日庆贺一番。

“八办”的同志来了,周公馆的同志来了,《新华日报》的同志来了,桌上的饭菜,美酒都已准备齐当。大家期待着寿星周恩来的到来。

这一切都是悄悄地准备的,周恩来事先一无所知。当周恩来跨进救亡室,一切都明白了。他被同志们浓浓的情谊感动了。但他表示,不需要以这种形式过生日。他说,抗战建国大业尚未成功,唯有加倍努力才是。

最后,却不过同志们的盛情,周恩来吃了一碗寿面以示纪念。那一桌饭菜却成了同志们“打牙祭”的盛宴。

伍云甫从延安来重庆,恰逢此事。他在日记中详细记述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