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武装起义

红岩博物馆12-18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前线反攻以牵制敌人的兵力、粮源,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委)以“抗丁、抗粮、抗捐”的号召在广安、梁平、巫溪、合川(指展板上的地点)等地发动、组织农民群众,领导了上下川东武装起义。(指展板)这是武装起义的时间、地点分布图。

刘石泉烈士当时被派到合川金子乡,配合陈伯纯同志建立“两面政权”为了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刘石泉以乡公所“师爷”的身份作为掩护和群众大量接触,对他们的生活嘘寒问暖,遇到不平事,主动出面干预。因此,在金子乡受到乡民们的尊重,他便以这样的优势在群众中组织农会,办夜校,领导“三抗”斗争,发展组织。起义失败后,他又深入遍布特务的重庆地区和陈联诗等同志肩负起了安置转移的工作,并且为减轻组织负担,他曾经还干过卖报纸、卖冰棍的工作。

自从参加事革命斗争工作后,他随时做好了坐牢和牺牲的准备,因此他常常练习蹲马步、试坐老虎凳以防被捕后,用来对付这样的刑罚。刘石泉牺牲多年后,合川金子乡的百姓们有的至今都还保留着三餐给他敬饭的习惯!

当年在川北一带地区多为少数民族群居地,而当时从事川北地下联络工作的马正衡烈士,为了以押送粮食为掩护,曾经就穿着彝族的服饰——摆裙开展斗争!而透过这一件件的实物有力的见证了我们的革命者们为了党的事业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但由于这三次武装起义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均已失败告终,致使 130多位革命者被关押进渣滓洞监狱,于1949年11月27日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