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妙语论和谈

《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故事读本》08-17

1945年8月,中华民族历经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全国人民沉浸在百年来首次打败外来侵略者的巨大欢乐时,人们清楚地知道抗战胜利的曙光带来了和平的希望,同时也投下了内战的阴影。人民渴望和平,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毅然飞赴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但谈判能否成功,人们的心中疑虑重重。为促成谈判取得成果,毛泽东在重庆广泛会见各界人士,宣传、阐明中共的和谈方针、政策,竭力争取民心。

国共举行重庆谈判,两党领袖握手晤谈,中外瞩目。毛泽东在城内的办公地点——张治中公馆桂园,一时间车水马龙,宾客盈门。9月的一天,按中共的约定,毛泽东与一批著名人士即中共外围组织“小民革”成员在桂园举行聚会。

“小民革”的由来是: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皖南事变,国共关系产生了巨大的裂痕。随后,蒋介石加强了专制独裁统治。在当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有组织地对国民党上层人士进行统战工作,周恩来提议由一部分中共党员、爱国进步人士、国民党民主派以及一些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较高幕僚职务的进步人士,组织成立一个秘密政治工作团体——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以配合南方局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9月的桂花芳香馥怡,桂园的客厅简陋朴实。十来张朴素的深蓝沙发,百叶窗前两盆兰花幽然吐香。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横幅悬挂南墙。东墙的条幅则是蒋介石手书的戚继光语录:“若谓战无不胜,固属欺人之谈,然劲敌从来未尝不败……”西墙悬挂的是女画家红薇老人的一幅花卉。北墙却是一幅配诗古画,显出主人的文韬武略,儒将风流。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秘密成员、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南方局外事组组长王炳南将王昆仑、屈武、许宝驹、侯外庐、曹孟君、谭惕吾等“小民革”成员一一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笑意盈盈,请众人在客厅中落座。王若飞、徐冰一同参加会见。众人呈半月形围住毛泽东。

毛泽东大手潇洒一挥,对“小民革”负责同志说:“你们都是些无名英雄啊!”他用手指着身旁的王昆仑说:“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红学’名家,‘太子派’头面人物,国民党‘六大’独领风骚,为人所不敢为,言人所不敢言。能够认识各位,不虚重庆此行。”

毛泽东一番开场白消除了众人的拘束,自此话匣子打开,众人畅所欲言,谈笑更浓。王昆仑谈到对此次谈判前途的担忧,认为恐怕收获很少。

毛泽东饶有风趣地回答:国共和谈,就好比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嫁娶。现在我党有诚意,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大家再趁热打铁,推一把,拉一把。依我看,国共两党结婚不成问题。毛泽东充满信心。

学者侯外庐却忧心忡忡,他担忧地说:“就怕剃头挑子一头热。国民党好比是百病缠身、风中残烛的老头,共产党又好比青春逼人的妙龄姑娘,两个人结婚恐怕希望渺茫。”

毛泽东打趣:“老头子把胡子刮一刮不就行了吗!”

众人闻言大笑,大家知道毛泽东是指国民党内部的自身改造。

王昆仑沉思片刻,坦诚相告:“结了婚也是悲剧。我认为共产党的天下是打出来的,和蒋介石谈判决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毛泽东倏然正色:“当蒋介石交替使用着发动内战与和平谈判的两面手法时,当牛魔王、白骨精都幻化成正人君子时,我们该不该变化呢?我们也必须以革命的两手去战胜反革命的两手。孙悟空之所以能够闹龙宫、闯地府、偷蟠桃、窃仙丹、败天兵,无人能敌,就在于他学得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

王昆仑说:“我明白主席的意思。但是,蒋介石的执政党领袖地位的欺骗性不是那么容易戳穿呀!”

毛泽东笑道:“有个问题想请教你这位红学专家。荣国府是由盛而衰吗?”不待王昆仑回答,毛泽东已经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这个家庭面临的是由衰而败的厄运。”

王昆仑已听出端倪:“你是说蒋介石的统治正如那荣国府,虽然貌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

毛泽东微笑不语。

侯外庐脱口而出:“《红楼梦》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其耐人寻味之处正在于它强调了事物变化之规律,特别是向其反方向转化的前提和条件。”

毛泽东接口说:“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和平、民主,不过这两条和蒋介石的打算都相反。他要打内战,搞独裁,怎么办呢?没有其他办法,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他愿意边谈边打,我就边谈边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如果这次谈判没有其他结果,能够揭露他的真面目就是最好的结果。”

王昆仑听罢,长吁短叹:“前些时候读到延安的一批文件,老实说,对里头的好些提法,比如,‘在复杂斗争中提高认识’呀,‘从政治到军事都做好准备’呀,当时还真有点不知所云。今天,我算是大彻大悟,茅塞顿开啦!”

毛泽东这才笑眯了眼:“那是闭门造车,出户未必合辙。不过,听你说话的口气,好像不反对我和蒋介石谈判了……”这次会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的会见,使他们对中国光明的前景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