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向南方局的一次求援

《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故事读本》08-17

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关系异常紧张,抗战局势危殆,而国共两党之外任何一个党派单独的力量都是薄弱的,难以起到影响国共两党的作用。基于国内政治形势的逆转,中间党派迫切要求进一步团结和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第三者“政治集团”,以便将各方中间力量汇合起来,居于国共两党之间,调和监督,以期全国终能达到民主团结,并使其于抗战期中与抗战军事结束后,均不至再发生内战。梁漱溟等民主人士决定改组“统一建国同志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下,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上清寺特园秘密成立。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由于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合法地位,不能公开活动,决定派中常委梁漱溟去香港办报,在海外建立言论机关,宣传民盟的政治主张,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与支持,然后公开民盟的组织。3月28日,梁漱溟专程到重庆曾家岩拜访周恩来,向周恩来通报了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的经过和已确定的民盟政治纲领,同时谈及他受民盟委托将到香港办报的问题,希望得到中共的支持和帮助。周恩来当即表示赞同,并答应转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予以协助。

6月24日,梁漱溟只身到达香港,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及救国会的海外组织的具体帮助下,开始筹备出版报纸。周恩来于7月1日和7月24日,两次致电八路军驻香港负责人廖承志,对梁漱溟办报予以支持。廖承志派范长江经常与梁联系,范长江是中共在香港的《华商报》社长,熟悉社会情况并有办报经验,《光明报》报名就是梁漱溟根据范长江总结国家社会党在香港出版的《国家社会报》教训,提出报名一定要容易上口,叫出来响亮,经共同商议后而定下的。民盟要创办一个自己的机关报,经济上困难不小。在最初筹备时,只有几万国币,而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货币不值钱,大约是四元才换一港元。由于经费紧张,报纸迟迟不能开印,范长江了解这个情况后,说有南洋侨领愿资助办报,只要你写个收据就行。随后送来4000港币。

为了从人力上支持《光明报》,廖承志将正准备由香港前往新加坡创办新闻通讯社的萨空了推荐给梁漱溟,并由梁漱溟聘任为报社经理。在香港发表政治宣言,并能应付香港当局,这需要闯过香港的法律关,萨空了曾久居香港,略懂香港的法律并具有办报经验,后来事实证明,他对《光明报》能够发表民盟宣言和十条纲领起了重要作用。

在中共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约三个多月的筹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于1941年9月18日正式出版。

《光明报》在香港创刊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国内外公开宣布民盟的成立,并公布民盟的政治纲领。由于报纸必须送检,而民盟的成立宣言和政治纲领在见报之前如送检,肯定不能通过,幸好萨空了预先作了安排:报纸出版时,除报头外,第一版全部是广告,预备作以后刊登民盟政治宣言和纲领的版面。因为按规定,报纸广告栏大样是无须送检的,这样就可能很容易地躲过送检被扣这一关。1941年10月10日这一天,刊登着民盟成立宣言和政治纲领的《光明报》终于在香港街头各处公开出售,与广大读者见面了。香港当局见此情况,立刻派由英籍警官率领的警务人员来报社查询。报社就出示广告账目本,上面填写着早已编造好的要求刊登广告人的姓名、住址及所收广告费用等,表明宣言和纲领确是按广告见报的,而有关刊登广告的手续又是齐备的,使他们抓不住任何把柄。后来他们按照账本中写的姓名地址去查找那要求刊登广告的人,当然是什么也找不到。

在中共的大力支持下,《光明报》一直坚持到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才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