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娜
近几年来,随着谍战剧《潜伏》、《风声》的热播,许多像余则成、顾小梦这样的英雄人物被我们所熟知,剧中主人公传神、独特的经典表演,也许在现代人的眼里是通过艺术加工或编创者的想象而呈现出来的影视作品。其实不然。因为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档案中就记录着这样一位与电视剧情节一样,奋斗在隐蔽战场的传奇人物。她,19岁开始传递第一份情报;她,传出五届五中全会上国民党防制异党活动办法,为揭露国民党假抗日实灭共的真面目提供了有力证据;她,就是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红色特工沈安娜。
沈安娜1915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大家庭。1935年1月开始担任中共地下情报员,1938年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指派下,她以国民党特别党员的身份打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长期担任国民党中央全会、中央常委会、国防最高委员会、立法院等机关的重要会议的速记员。在国民党高层会议上,她不仅对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言行一清二楚,甚至还常常坐在蒋介石的身边从容地速记,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国民党的机密情报送给党组织。蒋介石也许做梦都没能想到,一直埋头记录的沈小姐,竟是中共的情报员。
没有人是天生的敌后情报员,在沈安娜长达十四年的潜伏生涯中曾经碰到过无数次的危险,有一次甚至被国民党特务带着证据找上了门,那么她究竟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1942年8月,火炉重庆持续高温,骄阳下,只见身着紧身旗袍,手提黑色小提包,足登白色高跟鞋一副时髦打扮的沈安娜来到了约定接头地点——心心咖啡馆。她走到靠窗的位置坐下,向服务生要了两杯咖啡后就埋头看书。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却迟迟没有等来同她一样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工作的上线领导徐仲航。她心急如焚似乎有种不祥的预感,恨不得立马跑到徐仲航家里看个究竟,但多年的情报工作经验告诉她,她不能去。这漫长的等待过程对于沈安娜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于是,沈安娜决定以孩子生病急需用钱为理由写封信给老徐一探虚实,可信发出后却犹如石沉大海,没了回音。直到有一天两个陌生人突然闯进了她的办公室:“沈小姐吗,我们是军统局的,有个事想跟你谈谈。”沈安娜瞥了他们一眼,一边继续整理手上的文件,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我不认识你们,能跟你们谈什么?”“你不认识我们不要紧,你应该认识这个吧。”这时,其中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沈安娜面前,沈安娜斜眼一看,心里不由一惊:这不是我前几天给老徐的信吗?怎么会在军统手里,难道……她来不及继续想下去,马上镇定下来两眼直视放信的特务,“我写的信怎么会在你们手里?”特务蜡黄的脸上闪过一丝异样,直盯盯地对沈安娜问道:“沈小姐何必激动,据我们所知,你信中的这个老徐来历不明吧?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会给他写信?为什么要跟他借钱?恐怕你们俩的关系不一般吧?”面对特务一连串咄咄逼人的问题,沈安娜强压住内心的慌乱,放下手中文件,缓缓地站起来,冷静地反问道:“同事之间借几个钱又怎么了?我写封信难道还犯法?他的来历是经过党国审查的,你觉得我和他会是什么关系?”为了避免两人一直纠缠,未等他们反应过来,沈安娜扔下一句,“若觉得我有什么问题你们尽管去向朱家骅局长报告好啦。”便拿起桌上的文件,转身踱步走出了办公室。特务哀声叹道:”哎,这个沈安娜现在可是中统局局长朱家骅跟前的红人啊,咱别没吃到羊肉,反倒惹一身臊。若她真是共党迟早会露出马脚。”于是两个特务也只好悻悻而去。
回到家后,沈安娜分析老徐极有可能已经被捕,为了安全起见,她连夜把家中一切可能引起敌人怀疑的书籍、信件统统投到火炉中,焚烧得一干二净。
在此之后沈安娜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长达三年之久,她曾经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时期,我呆在10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在等人来取情报。更让我悲切的是,我搜集到的情报,因为没有人来取,而不得不亲自销毁。”虽然沈安娜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她始终栖身敌营,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新中国成立之后,她一直在国家安全部工作直至离休。当她回忆起自己这段非凡的经历时,她谦逊地说道:“我只是革命的一颗种子,是党培养我成长,开花结果,如果历史重来一次,我依然会这样选择。”2010年6月她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