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难当头,人民大众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浴血奋战;但是那些豪门权贵,却趁机大发国难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方流血抗战,后方平和满贯。真是天良丧尽,丧尽天良……”这是1940年冬天,在国难当头的大后方,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敢于直言的马寅初教授又站出来说话了。马寅初在黑夜沉沉的国统区里,对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腐朽的经济政策和权贵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丑恶行径给予了猛烈的抨击,大义凛然地站出来为民请命,仗义执言,说出人们憋在肚子里的话。台下掌声雷动。但没过几天,马寅初就被逮捕了。
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对这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经济学家给予了极大的关爱。
1941年6月,逢马寅初六十大寿。为了声援狱中的马老先生,并向当局抗议,重大师生及山城人民冲破重重阻力,提前举行了“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赠送的“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的大红寿联和《新华日报》社“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的寿联与“明师永寿”的横幅交相辉映,展示在大会现场。
迫于国统区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强大的舆论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关押,国民党释放了马寅初,但把他软禁在歌乐山上,密令各校不准聘请马寅初教书,各报不准登载他的文章。没有一分钱收入的马寅初,生活陷入极度的贫困之中。
周恩来一直密切关注马寅初的情况,随即找来《新华日报》负责人商量援助办法,指出,“马寅初教授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爱国主义者,在他困难之时,我们必须想办法给予支持,帮助他渡过难关”。报社马上派人采访了马老,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他的《中国工业与民主》一文。按照周恩来指示,报社以最高稿费支付马老。
马寅初由此敬重周恩来,靠近共产党,全国解放前夕北上参政。在反右和“文革”中,周恩来一直保护这位有“民族脊梁”、正直、有骨气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1976年周恩来逝世,早已病魔缠身、且94岁高龄的马寅初坚持“死了也要去”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坐着轮椅向其遗体告别,他们之间在红岩结下的友情,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