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红色资本家——肖林、王敏卿

04-29

南方局的整个党组织系统在抗战期间都是处于秘密的状态。在南方局领导的秘密战线上,有一群特殊人物,他们都是专门为党筹集经费的“红色资本家”。他们成天与美元、黄金打交道,但他们牢记周恩来所要求的:“同流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尽管“长袖善舞”,却依然两袖清风。在重庆三峡博物馆里有三块民国时期的银元,它们就见证了南方局地下党员肖林不平凡的“从商”经历。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饷,随着物价上涨,开支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持久战的需要,开展地下经济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同志,经过多方研究,指示重庆地下党员肖林“下海从商”,秘密为党筹集经费。周恩来对肖林说:“这种经济活动,有公开的一面,同一般工商业者一样,合理合法,正当经营;又有秘密的一面,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是不公开的。做生意就是要赚钱,不要怕被人家说是唯利是图。你赚的钱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人民的事业。”虽然憎恶旧社会商场上的唯利是图,但肖林毫无怨言地服从了组织安排,他向周恩来说了一句简单而又有分量的话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是对我党性的考验,我坚决完成任务!”

1941年4月,肖林与同是共产党的妻子王敏卿在江津开了一家“恒源字号”的商行,主要业务是经营土纱、食糖、植物油等土特产。不久,又在重庆设立分号,宜昌附近设立办事处。1944年,“恒源字号”发展为“大生公司”,经营业务又增加了五金、木材、西药等种类。

从1941年4月到1946年5月,整整五年多的时间,1800多个日日夜夜,从“恒源字号”到“大生公司”的逐渐发展,肖林和他的妻子王敏卿两位由红岩直接领导的“地下党员资本家”每天起早贪黑,辛苦经营。他们和当时陪都的众多中小商人一样,细心地操持着每一笔生意和买卖,“唯利是图”,见钱就赚。有时候还钻国民党政府的空子,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打打“擦边球”,尽最大可能地为党组织赚钱。五年中,只要南方局钱之光下达指令,需要提钱,他们总是绝对地保证满足,从没有误过一次事。

抗战胜利后,随着形势的变化,肖林又按党的指示把业务做到了上海。他将原来在重庆的“大生公司”改头换面,在上海新成立了“华益贸易公司”,寓意“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华益公司的业务,主要有三项:第一是专营上海与重庆、青岛、徐州、蚌埠之间的农产品及日用工业品的运销。这是主要的公开业务;第二是买卖黄金、美钞和钞票;第三是套汇,即开设地下银行,利用上海和香港之间几种货币汇价的差异进行谋利。

肖林夫妇自“下海”以来,就切断了同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在上海期间主要与刘恕联络。刘恕是中共中央南京局财政委员会秘书长,公开身份则是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亦称周公馆)的会计。1947年3月周公馆撤离后,肖林夫妇只跟刘晓一人保持单线联络。这样,即使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们的真实身份也不会暴露。这是党组织的特殊安排。因为肖林夫妇掌握着地下金库的钥匙,他们的安全就是金库的安全。

华益公司赚来的钱,都是用在哪些地方呢?众多烈士的家属,需要抚恤;生活困难的党员家庭,需要协助;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一些处境窘迫的知名人士,也需要地下党组织给予照顾。1948年下半年起,随着解放战争的迅猛进展,中共中央已在筹备建国事宜。不断有民主人士从上海启程,转道香港,秘密前往大连,最后抵达解放了的北平。这一笔又一笔路费,都要由党的地下金库来支付。

提取钱款的指令,有许多是从香港直接发出,用的就是那套只有肖林、刘恕才能看懂的密码。一接到这类特殊电报,就要按照指定地点,将钱款或支票如数送去,不能稍有失误。

与肖林并肩战斗的妻子王敏卿回忆说:“我们是身着衣饰华丽的神秘送款人,身后跟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公司会计王凤祥。送款人和接款人都心照不宣,谁也不打听对方的情况。”肖林为党“从商”自始至终无人监督,却对公司赚的钱从未擅动一分。解放后,他按指示结束了公司业务,上交的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其他固定资产折价1000多万美元。自己却身无分文。为了纪念近十年不平凡的“从商”经历,肖林夫妇只留下了三枚银元作为历史的珍藏。

曾经有人问过这昔日的“资本家”,对这笔财富是否有丝毫的留恋时,肖林淡淡地一笑。他和妻子王敏卿常说:“我们什么样的钱没有见过?那时候,常把装着金条的小盒子存放在家里,但那都是党的财产,一分一厘也不能用......”肖林夫妇正是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构筑起坚实的精神堡垒,他们所思所求都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