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年初一,难友们趁放风之机,在高墙电网、岗哨机枪的严密监视下,举行了一次别开生生面的春节联欢会。各个牢房自编自演的节目一个紧接着一个,高潮迭起,把岗楼、碉堡上持枪警戒的特务吸引了过去。就在这时,一个个分散的人影,神不知鬼不觉的溜进了楼上一号牢房。20多名革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秘密集中在这里,是要庄严举行“铁窗诗社”成立大会,开辟一个以笔作枪的新战场。
为了防止敌人闯进来发现诗社秘密成立会议,事先布置了同志轮流在牢门外放哨。 会议由刘振美主持,他说:组织诗社的目的,是要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把竹签笔当做战鼓、号角,揭露强盗的罪行,迎接革命的胜利。
杨虞裳说:革命者决不能沉默,每个战友都应拿得起笔来战斗。既要无情揭露敌人,又要写出我们的理想、未来和狱中生活。但是要注意狱中的特殊环境,传递诗歌必须保密。短诗以口传为主,需要抄在纸上传阅的,一定不要记作者姓名,防止敌人搜查。
会上为庆贺铁窗诗社成立,杨虞裳带头朗诵了鲁迅的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何雪松朗读了自己创作的《灵魂颂》,还有很多诗友都相继朗诵了。诗友们心情激奋,直直收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铁窗诗社的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集体活动,作为狱中斗争的光辉乐章,永远载入了史册。
铁窗诗社成立以后,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节节败退,敌人对难友的监视更加严密,放风被取消了。敌人发现有字迹的纸屑,总要追查到底,手铐脚铐随时可以加在难友身上。然而诗友们仍要作诗,要歌唱。一只竹签笔收去了,再削一只继续战斗。在这期间,铁窗诗社的诗友们先后创作了许多闪光很多诗篇。
铁窗诗社的诗友们在黎明前倒下了,他们没有看到蒋家王朝的最后覆灭,没有呼吸到日夜盼望的新中国的自由空气。他们留下的是残缺不全的诗稿,他们很少被称为诗人,但是,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而又又伟大的诗章。他们的诗是雄壮的、响彻云霄的音乐,他们是真正伟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