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我考入江苏省盱眙县纪委,被分配到了案件审理室。还记得刚到岗时,有同事介绍道:“审理室每天在办公室里看看卷宗就好了。”
但前不久的一次经历改变了我的看法……
今年上半年,县纪委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接收了乡镇纪委移交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违纪案件,根据调查报告反映,调查组认为村支书陈某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危房改造款6000元。
经过仔细阅卷,我发现案件中存在诸多疑点,定性也不准确。
我把自己的疑问列成清单,经过室务会讨论,我们决定去村里补充调查。
“事情不是都已经调查完了吗?该怎么处分就怎么处分呗,怎么这回又换你们审理室的人来了?”村支书陈某对我们的到来显得很不理解。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既是对你负责,也是对组织负责。”调查组同事表明了态度。
“你父亲住哪间房?”
“我父亲不和我住在一起啊。”
“他从来没在你家住过吗?”
“前段时间他的房子翻修,在我家住过两三个月。”
“你父亲的房子为什么翻修?”
“这个……因为房子很破了,他听说上级有危房改造补助,所以……所以我就帮他申请了。”他的语速明显降了下来,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你父亲的房子属于危房吗?”
“严格说来,应该不属于危房,村里还有比他的房子更破旧的……咳,还不就因为这个被查了嘛,当时也是心存侥幸了……”他叹了口气说道。
“你父亲申请下来的6000元危房改造款都怎么用了?”
“房子翻修用了将近7000块钱,我父亲他自己后来还掏了将近1000块钱。”
“之前调查组调查的时候,你不是说那6000元钱是你替你父亲领回来之后自己用了吗?”
“我……我……因为当时我父亲住在我家,他能顺利地申请到补助,也是我从中操作的……”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继续说道:“我听说有村民去县纪委举报了,为了争取有个好态度,我就说是我自己用完了,然后主动把钱退出来了。”
谈话至此,整个案情已经明朗。陈某是在工作中优亲厚友,并非贪污。最终,陈某因违反廉洁纪律被给予党纪处分。
宣布处分决定时,陈某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审理室的‘较真’,不仅帮我把案件定性搞准确了,还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纪课!”
看着他离去的身影,再看看自己桌上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一堆待审卷宗,我长舒了一口气。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恰当,将对违纪人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审理人,我们永远怀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去衡量每一个违纪人的错误,时刻准备接受历史的检验。